玉缘社区

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 
查看: 1369|回复: 4

炉瓶件的发展和鉴赏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1-21 17:21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


玉器的炉瓶及器皿件,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,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在明末清初有了兴起的势头。由于中国西部的战乱,始终解决不了原料的供应问题。当时炉瓶器皿件一般仅限于贵族们欣赏、祭奠的用具。大家都看过故宫的藏玉,炉瓶器皿件有着很大的藏量。清代炉瓶的发展还应该从乾隆19年,平定了“准噶尔部”,彻底解决了玉材料的供应问题,那时的炉瓶器皿件开始迅速的发展,通常借鉴于老三代的青铜器中的炉、鼎、YE、尊、爵等造型和纹饰,用于欣赏和祭祀,后来发展到实用器……。

在收藏盛世的今天,我们怎么样去追忆、欣赏和评估炉瓶件的价值哪?这应该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。当今明清时代炉瓶件存世量稀少,价格动不动就是上百万,民国和出口创汇时期的也要好几十万。我认为文化的传承不单是传承其前人传下来的实物,我们也可以尊重古人的用途,和古人的审美,在现代工艺加以发展制作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。
下面我浅谈一下炉瓶器皿件的工艺、欣赏及价值:

一、选材讲究:炉瓶制造时,在选材上非常讲究,用材上绝对不能有裂和杂色的原料,因为它不同于山子,可以在山和树中化解它的裂纹,有道暗裂就将无法做成完整美观的器皿件、玉质不佳也将会在掏堂时有爆裂危险。

二、工艺复杂:炉瓶器皿件的工艺复杂,前后顺序基本是这样的:选材、出胚、粗型、掏堂、料面(面饰)、打摩、抛光,有的需要再次掏堂。这些工序非一人能够完成,也需要个小的团队紧密的合作,因为粗型、掏堂、料面工具也不一样,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中,一道工序的马虎直接影响到整个器皿的美观度和成败。

三、鉴别优劣:选择炉瓶器皿件时,就是对所有雕琢师傅们的考试,出胚师傅的好坏,直接影响到炉瓶的比例和整体的协调性。用手电看堂壁的厚薄是否均匀,掏堂师傅的马虎也影响到光线的匀称。表面花纹的阴线和园雕部分细致,就是考验料面师傅的功底。观察完以上几项后,还要注意的是:盖、底、脚、身是否颜色统一,个别器皿件盖、底、脚是后配或者做粘合处理,在价值上粘合的远不如整块料雕琢出来的器皿。
本人对炉瓶和器皿件一向情有独钟,理由很简单,考虑到其选材和工艺的复杂性,目前炉瓶价值还被远远的低估,所以它必然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,那些空间是等候着做好准备的人们。我将断言:玉器价值的第二次飞跃将一定在炉瓶器皿件上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-21 17:58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81:}{:soso_e142:} 欣賞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-22 09:34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器重器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-22 11:18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79:}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-22 16:18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西部大开发 发表于 2013-1-22 09:34
大器重器!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