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缘社区

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 
查看: 3194|回复: 27

[转帖]痕玉故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5-8 02:37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乾隆期间,为稳定江山,开疆拓土,于乾隆二十四年平息了准噶尔和回部少数叛乱分子,实现了对新疆地区行使军政统治。当地极具阿拉伯艺术风格玉雕制品,随之作为战利品呈贡入宫。乾隆皇帝对这种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的舶来品爱不释手,倍加赞赏,称之为“精镌本鬼工”。从此,每年春秋两季,从新疆运送4000余公斤和阗玉料,贡进内廷。资源充沛,皇家推崇,使得乾隆时期琢玉艺术向吸引外来文化的方向发展,进而蔚然成风。
  自古以来,历代帝王无不以玉为美,但真正做到爱玉成癖的,首推乾隆。身为清代鼎盛时期的君主的乾隆帝,日理万机之余鉴玉赏玉,咏诗作赋,乐此不疲。乾隆皇帝一生赏玉诗文达800首,其中56首题痕都斯坦玉器,钟爱之深,可见一斑。诗中赞道:“玉既莹净,器薄如纸,良材巧琢,非中土玉工所能仿佛也。”
  “痕玉”既痕都斯坦玉器。据《钦定皇舆西域图志》载,“痕都斯坦,在山克山西南,爱乌罕东,为内地所弗逮。”痕都斯坦大致位置于信印度北部、巴基斯坦大部和克什米尔地区一带,属阿拉伯地区。与中国传统玉器相比,痕都斯坦玉雕有着浓厚的阿拉伯艺术风格。碾琢工艺多采用掏料法,将玉料掏成薄坯,再两面对琢,形成的内凹外凸的金属垂錾效果,使其器薄体轻,晶莹剔透;玉料多呈青色,玉质与和阗玉颇为相近;器型多具实用性,主要有盘、杯、碗、壶、盂等类,外形多模仿日常多见的花、果、叶等植物造型;图案题材均为写实的花卉果蔬,主要有西番莲、菊花、葵花、莲花、折枝花、桃实、树叶枝蔓等;纹饰多采用平面隐起的浅浮雕,构图繁缛、细腻,琢磨极为细致,不留琢痕,达到一种“细入毛发里,浑无斧凿痕”的艺术效果。有的玉器镶嵌金银丝和红绿宝石、杂色玻璃,看上去精致华丽。  痕都斯坦玉雕的华美、巧致,恰恰迎合了乾隆时期繁荣盛世、去朴尚华的风气。皇帝对“痕玉”的极度推崇,引发了朝野上下的追捧,在18世纪下半叶,“痕玉”成为久盛不衰的时髦玉雕,而200多年后的今天再度赏玩,更为感叹它的鬼斧神工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2:42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3:06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[em2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3:31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4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3:33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4:00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4:11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2][em2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4:33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[em1]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5:02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5-8 05:04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