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缘社区

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 
玉缘社区 门户 玉器知识 查看内容

万千珍品 独爱玉壶

2012-5-18 16:01| 发布者: 谢强| 查看: 294| 评论: 0

摘要:    为何玉料与茶具的结合,就这般美妙?   曾有心急火燎的朋友来访,水不及喝一口,就要同我抱怨一箩筐。我拉他坐下,文火慢煮,认真地砌了壶茶,细细倒给他。他耐着性子看着,心情竟逐渐平和,两口清茶下肚,满 ...
 

   为何玉料与茶具的结合,就这般美妙? 
        
     曾有心急火燎的朋友来访,水不及喝一口,就要同我抱怨一箩筐。我拉他坐下,文火慢煮,认真地砌了壶茶,细细倒给他。他耐着性子看着,心情竟逐渐平和,两口清茶下肚,满肚的牢骚也化作乌有。 “ 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 ” 。在生活中,挫折是必然的,与其纠结其中,不如反过来观察它,找到平衡心态的关键,便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快乐。 
         
    春秋时期的儒家文化靡盖天下,孔子成功将玉挂进中高级知识份子的腰间,他提出 “ 玉之五德 ” 即是: “ 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 ” 适用在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、宗教、信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。 
       
  而时过数百年,儒家的中庸之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精神又在逐渐盛行的茶道中得以非常体现。儒家认为,天地人文都在情感理性群体和谐相处之中, “ 体用不二 ” , “ 道即在伦常日用、工商稼耕之中 ” ,在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,人有艰辛、也有快乐,一切顺其自然,诚心诚意对待生活,不必超越时空去追求灵魂不朽,茶文化中清新、自然、达观、热情、包容的精神,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、充分,客观而实际的表达。无论是贵族茶道,还是世俗茶道,终不过借物忘怀,这也是绝大多数宗教派别的真义。       
         
  品茶贵乎养性怡神,而人握玉,戴玉时,玉的沁凉之意透过肌肤直入心腑,令人烦躁顿减。 “ 静心,宁神 ” 这样的妙效,茶和玉倒有了异曲同工之处。这样一来好玉之人好茶,好茶之人爱玉,也就自然而然了。于是历史上有了这样的怪现象:贫寒书生,倾尽家财也要寻一块自己的玉佩。王公贵胄,好茶却不敢与同僚分享!
     
  对于一个生活即将崩溃的人来说,何谈五德十德呢?而对于只敢暗地里独自喝茶的人来说,何谈增进友谊,养德修身呢?于是乎,玉与茶的不解之缘整整折磨了士官学子们几千年。真正潇洒的,却是那些狂徒隐士,他们并非不好玉,不好茶,只是他们放浪形骸,却又懂得止于观瞻罢了。 

    时至今日,两种伟大的艺术符号得以融合,玉与茶终究能站在同一舞台上展示他们的魅力,温润平和,是玉之美,精致灵动,是器之美。隔着玻璃橱窗,仍可见玉壶光转,鱼龙夜舞,令人神往,而我却不会起 “ 贪恋 ” 之心。 

  因为我懂得观瞻之美,我静静地看着传承千年的茶具形制,看着汇聚山川灵秀的玉石之美。这个人人都可以品茶赏玉的时代,是古人们多么向往的啊!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